http://goo.gl/aifZ8l

鉅亨網記者陳慧菱 台北隨著科技的進展與奈米技術的應用成熟,近年來,興起不少醫藥科技的新創公司,吸引對生技產業有興趣的投資人關注。市場投資主軸,從過去以製藥為主的企業,逐步擴散為廣義的生醫科技,特別是素有現代華陀之稱的手術機器人、奈米機器人等,正成為吸睛焦點。第一金全球機器人及自動化產業基金經理人陳世杰表示,醫療機器人已經從實驗室走入醫院與病患家庭,作為輔助醫生疾病診斷、治療與照護的好幫手。主要有四種類型:診斷系統用途機器人、外科手術輔助機器人、放射線治療機器人、復健系統用途機器人等。最廣為熟知的就是以進行微創手術著稱的達文西手術機器人,因為具有穩定度高、傷口小、復元快的優勢而廣獲接受。自2000年問市迄今,每年平均開刀次數從1000次,跳增到57萬次。另外,再如:iRobot所推出的RP-VITA遠程感知機器人,可以直接蒐集病患的病徵,包括:呼吸、脈搏、聲波、臉部變化等,提供醫生進行遠距離醫療的判斷,執行偏遠醫療服務;以及全世界第一個抗癌奈米機器人Nanorobot,透過注射方式進入人體,並於組織器官間遊走,找尋特定癌細胞,瞄準並獵殺病灶,降低藥物對正常組織的傷害。醫療機器人的臨床運用不勝枚舉,在商業保險給付的支持下,市場滲透率快速提升。根據國際機器人協會IFR統計,2014年全球醫療機器人的銷售量為1224台,總銷售金額13.17億美元,其中,外科手術機器人便占去了大宗,達978台。該機構預估,未來3年將進入爆發性成長階段,至2018年,全球銷量可達4000台,年複合成長率34%。陳世杰表示,與傳統科技業或製藥業不同的是,醫療機器人的進入門檻高,不僅需要具備高科技的研發實力,與各種新藥一樣,同樣得經過FDA(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)認證後才能上市,形成一道有利的防護罩,避開了價格戰的風險,成為生醫科技的新藍海。
F48562E6321A6CE3
arrow
arrow

    h321rj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